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

泡麵的滋味

       中午從五十二病房經過,看到他正將碗裡的麵條一條條地往嘴巴裡送,雖然吞嚥動作緩慢,但吃得津津有味,滋滋作響,完全陶醉其中。我看他要吃完那碗麵,至少得花正常人五倍的時間,但他那滿足快樂的臉孔,讓在一旁的我也分享了甘美的滋味,更讓我體會到「食得即福」的意義。一碗平凡的泡麵對一般人來說,只能裹腹,對他卻是企盼已久的山珍海味,因為從現在開始,他不必再從腹部的「胃造瘻」來灌食,可以再度享受到人間美食了。
       
       他是個容易意氣用事的男人,個性不甚穩定,半年前,為了一件芝麻小事跟他太太吵了一架,竟拿起清洗廁所用的鹽酸,想一飲而盡,了卻塵緣,沒想到,灼燙酸辣的感覺讓他受不了,不得不把喝下去的東西吐掉,可惜為時已晚,他的咽頭及食道上半部已嚴重地灼傷了。經過幾星期的治療,雖然保住了性命,但食道因腐蝕而狹窄,完全無法進食,為了活命所需的營養,胸腔外科醫師只好在他上腹部的地方做個「胃造瘻」,以管子直接灌食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     日常三餐,正當別人拿著餐盤用餐時,他只能以灌食器將營養部特別為他準備的食物,由管子直接灌入胃部,花費的時間可能不到幾分鐘。剛開始,我看他並不覺得怎麼樣,漸漸地,我發覺他在灌食完畢後總是端坐床邊,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鄰床病人用餐,他的眼神中充滿著嫉羨和無法進食的無奈。有時他會把喜歡吃的東西,放在嘴巴裡貪婪地嚼著,然後很不甘心地用力吐掉,那種無法滿足口腹之慾的痛苦,從他的動作中表露無遺。後來,為了怕觸景傷情,每到用餐時,他就拿著灌食器和那杯食物走到後花園,一個人獨自在那裡灌食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     三個月前,他要我幫他重建食道,我把有關手術的危險和可能的併發症一一說明,他雙眉深鎖,但毫不猶豫地接受了。我將壞死的食道切除,再從手臂上取下一塊帶有血管的皮膚捲成管狀,移植到缺損的位置,兩端分別縫在剩餘的食道上,再利用顯微技術接合血管,經過八個多小時的手術,總算順利完成。兩星期後,我告訴他:「手術已大致成功,但要進食,仍需再等一個月」。一天早上巡房時,看他特別興奮,問他何事,他笑而不答,後來鄰床的病人私下告訴我:「他昨天深夜拿了半杯開水,偷偷地喝了下去,早上高興得不得了。」我搖搖頭,苦笑著。
       
       進食對一般人來說,好像天經地義的事,有時對不合胃口的食物,更常不屑一顧,可是,對一個沒有食道的人,任何一點一滴可以由嘴巴吞下肚子,都是不可多得的奢侈。
        
       當他不經意地抬起頭,發現我在旁觀看時,臉上綻出羞澀但卻滿足的笑容,彷彿雲霧初開的太陽,那麼地燦爛,讓人感受到生命又充滿著希望。當我步出病房時,突然一陣飯香撲鼻而來,飢轆的腸胃,讓我不得不加快腳步向著餐廳走去。

(刊登於民國八十三年三月十一日民生報)